一、用水分类
原水:未经净化的原水、天然水;
补充水:净水处理设备过滤后用于补充锅炉汽水损失的水(清水、脱氧水等);
凝结水:通过生产或加热设备进行蒸汽换热冷凝后的水(大量水,可在S处回用)。同时,提高给水质量,减少水处理工作量,供水:净水处理设备产水(凝结水、脱氧水);
炉水:在锅炉内加热或沸腾的水,几乎是蒸汽和水的混合物;
污水:排出的锅水(有泥浆和污泥,污水量适当)。
二、常见问题
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您都遇到哪些问题呢?是不是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您呢?比如:
1、锅炉结垢:燃料浪费,受热面损坏,传热性能差,受热面壁温高,超过材料允许温度,金属材料过热,降低锅炉出力,破坏锅炉正常水循环,增加锅炉大修,缩短锅炉使用寿命。
2、锅炉腐蚀:金属压力元件损坏,增加了锅水中的结垢成分。当垢中含有铁时,传热效果较差,垢下发生腐蚀。
3、炉水发泡:
1)炉水起泡原因:含盐量高,皂化反应,汽水共蒸发,蒸汽严重停滞。
2)炉水起泡危害:蒸汽污染严重,过热器和蒸汽流量管积盐,过热蒸汽温度下降,水位计模糊,蒸汽流量系统出现水锤效应,造成系统腐蚀。
三、锅炉用水要求
1、悬浮物:指经过滤后分离出来的不溶于水的固体混合物的含量。
2、总硬度:通常指钙、镁离子的总含量,是防止锅炉结垢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锅炉来说,水中硬度越小越好,控制给水硬度就能控制锅炉结垢速度。
3、总碱度:指每升水中所含有的碳酸根、重碳酸根、氢氧根等酸根物质的总含量。
4、PH值:即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表示溶解酸碱性的一项指标。PH值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锅炉的防垢和防腐。可用PH试纸来测定,PH值<7,水呈酸性;PH值=7,水呈中性;PH值>7,水呈碱性。炉水的PH值应控制在10~12为宜。
5、溶解固形物:指水中溶解盐类的总含量,通常以该含量来表示锅水的浓度,并用于指导锅炉的排污量。
6、相对碱度:是指存在于炉水中的游离氢氧化钠的含量的含量与炉水中溶解固形物总含量的比值。
7、含油量:指每升水中具有的油脂的含量,大量油脂会造成汽水共腾。
8、溶解氧:指每升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会造成锅炉的氧化腐蚀,应进行除氧
您在锅炉用水方面有哪些问题或是想了解水处理方面的知识,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